WFU

網站頁籤

8月 15, 2023

新手媽咪好辛苦,追奶、退奶、塞奶。

我要如何追奶,增加乳汁分泌?

除了食物影響乳汁分泌,還應特別注意情緒的調適、充分的休息等,也非常重要。

因此,除了努力找尋適合的食物之外,舒壓也是關鍵。哺乳媽咪千萬不要覺得照顧小孩全部都是自己的事,適時的要求老公支援,或請託長輩的幫忙,無論是請他們完全接手小孩一段時間,讓自己好好休息,亦或是請先生幫忙按摩,鬆解僵硬的肩頸後背,都對乳汁的分泌都有大大的幫助。

尤其千萬注意,小孩出生後,就是一路成長的長期課題,過度疲勞導致免疫力降低,因而感冒生病也會大大影響乳汁產量,因此好好規劃休息時間也是追乳時的重要課題唷!

了解飲食之外的重要因子後,接下來整理坊間常見的發奶食物如下:

發奶食物有哪些?

不難理解,乳汁裡最重要的成分就是『水』,約佔95%,其餘5%則是由蛋白質所組成。因此發奶食物必須具備湯湯水水及高蛋白質等要素,尤其充分的水分攝取是非常重要的。

常見的『發奶食物』:

包含黑麥汁、豆漿、*鮮魚湯、蚵仔湯、蛤蜊湯、青木瓜排骨湯、*花生豬腳、*熱鮮奶茶、海帶芽、山藥排骨湯、雞肉、牛肉。

發奶食物效果因人而異,吃到適合自己的發奶食物,乳汁約在一到兩天後增量。

心情、疲累程度也跟奶量有關,因次千萬不要緊張兮兮的一直擔憂奶量追不追的上來,試試忽視目前的奶量,好好的睡個覺,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穫!

最後,想發奶要記得這3個要訣:定時多親餵(擠奶)、湯湯水水多、蛋白質高!

整理料的同時,問了周邊親友們給出的發奶排名前三名:『鮮魚湯(鱸魚湯)、豆漿、鮮奶茶』,供大家參考囉!

如何預防哺乳期間塞奶?

塞奶原理:當母乳中的脂肪酸凝結成凝乳塊時,就會造成乳腺阻塞。因此高油脂的食物會提高塞奶的機率。此外,懷孕時發胖,導致體內脂肪過高,也容易造成塞奶。

塞奶食物種類:

全脂牛奶、起司、乳酪、焗烤、糯米類(油飯、肉粽)、蛋糕、巧克力、奶油、手工餅乾、洋芋片、薯條、漢堡、雞排、麻辣鍋、鳳梨酥、芭樂、柿子、未成熟香蕉、櫻桃、堅果類(杏仁)。

哺乳期間建議避開炸物、油脂過高的食物,他們可能讓母奶中的脂肪比例增加,進而出現乳腺阻塞、石頭奶等狀況。

最佳的預防方式,就是多喝水、補充足夠劑量的『卵磷脂』。

卵磷脂:具預防乳腺阻塞效用,但並非人人都有效。
卵磷脂的作用是將大分子脂肪酸乳化為較小分子,進而降低乳汁濃稠度。但飲水量太少,仍會導致乳汁變得較為濃稠,也較易塞奶。因此建議哺乳媽咪,每天水的攝取量為2000~2500c.c./天以上。

退奶前三名食物:人蔘、韭菜、炒麥芽。

退奶原理:逐漸減少擠奶的頻率,並且搭配食物性荷爾蒙加速乳管萎縮,才是自然退奶的好方法。

退奶食物種類超級多,但是『人蔘、韭菜、炒麥芽』是目前公認效果較明顯的食物。臨床中醫師往往會建議患者買『炒麥芽,一至二兩』濃煎,每日一服,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退奶效果。 

以下列出一般常見的退乳食物,提供想要退乳的媽咪參考,另外如果是哺乳中的媽咪也要小心避開,不過這部分的食物每個人的經驗還是不太一樣,有很多患者經驗分享說他哺乳期間,喝苦瓜排骨湯,吃空心菜、花椰菜,奶量一樣多。因此下述食物僅供參考,哺乳期間誤食退奶食物也不要過度焦慮唷!

退奶食物包含:韭菜、人參、大麥芽、麥茶、竹筍、薄荷、菊花茶、瓜類(苦瓜、絲瓜、西瓜)、蘆筍、梨子、大白菜、*咖啡、花椒、空心菜、白蘿蔔、花椰菜、豆豉。

中醫如何幫忙追奶。

臨床遇到『乳汁不足』的孕媽咪,常常多以『體虛』作表現,一來是休息不足,二來是產後,氣血虧虛,調養不及所致。

乳汁由媽咪的氣血化生而成哺育我們的寶寶,一部分是依靠媽咪先天的體質是否健壯,另一部分則是脾胃運化食物並轉化而成乳汁。

所以中醫師在考慮開藥幫助媽咪增加乳汁的同時,往往需要顧慮照整體體質。
一般大多從脾胃入手也就是月子方內大多可見四君子湯等基礎成分,補氣健脾,增加腸胃吸收能力,增強體力。也有部分從疏肝理氣助好眠來幫忙,舒緩哺乳媽咪的壓力,改善睡眠狀態,藉此改善乳汁分泌。以前述的方式幫助哺乳媽咪的體質調理,再搭配『路路通、王不留行、通草等』等通乳中藥作輔助,便可讓媽咪的奶量增加唷!

*石頭奶、塞奶,在中醫則是乳癰的範疇,除了積極疏乳、冰敷等。也可以考慮大劑量使用『蒲公英、續斷』等藥物治療。

參考資料:

1. 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78094

2. https://www.gkmoms.com/2014/03/galactogoguesWeaning.html

8月 10, 2023

皮膚上圓圓紅疹:究竟是濕疹?還是體癬,黴菌感染?用錯藥物療效大不同!

濕疹、體癬(黴菌感染)要分清。

・濕疹(Eczema)是「引發皮膚紅腫、發炎的皮膚病」總稱,它不具傳染性。外觀常見:局部紅腫、發癢、水泡、起疹。其中圓形的濕疹在外觀上常常會與皮癬搞混。

・體癬:「癬」或「皮癬」指的是「黴菌」感染皮膚角質層造成疾病。黴菌感染在外觀上有明顯脫屑、比較偏紅的外圈以及偏咖啡色的內圈。

因為單靠肉眼有時難以區分濕疹與皮癬,因此常常需要進一步經刮取病灶邊緣的皮屑做「氫氧化鉀鏡檢(簡稱KOH)」,便可區分是否為黴菌感染。

濕疹和體癬致病機轉不同,黴菌感染用濕疹藥膏會惡化。 

臨床上最常碰到癬被誤當成濕疹來治療,原因在於癬的症狀和濕疹常有相似之處,像是發紅、發癢、脫屑、起小水泡等。當治療濕疹的類固醇藥膏被拿來擦癬時,初期可能的確有改善,因為類固醇會壓抑黴菌感染引起的局部發炎反應,紅癢症狀減輕,使病患誤以為藥膏有效,但事實上黴菌並沒有被殺死,反而會隨時間逐漸滋長擴大,造成病況惡化。

有時候擦過類固醇的癬,外觀會變得不典型,較難憑肉眼確定診斷,特稱為「偽裝癬」,會影響醫師的臨床判斷,因此在醫師診斷前,多不建議患者自己拿濕疹藥膏(類固醇藥膏)亂塗。

常見黴菌感染的種類:

1. 體癬:好發在身體穿最多衣服的地方,像是胯下(閩南語的該邊)、大腿內側、肛門周圍、乳房下緣等等部位,體癬的外觀有個共同的特色,就是會形成一圈一圈的環狀病灶,同時外緣比內側紅、脫屑厲害,所以遠遠看,很像一條蟲蟲圍在病灶周圍。

體癬通常伴隨著異常搔癢,初始症狀為單一的圓型紅斑,外圍有細小的凸起鱗屑。患部會自中心向外擴散,形成環狀,且中央的色素會慢慢減退,外圍則會形成鱗片狀的紅色邊緣,並可能伴隨著皮屑、丘疹或膿皰等症狀。

隨著時間發展、患者若搔抓患部,又接觸身體其它部位,可能導致黴菌散播,使體癬出現於身體各處,形成多個圓癬、環狀癬或不規則的分布。

2. 變色糠疹:變色糠疹感染,又稱汗斑,一樣是因為悶熱、潮濕,讓黴菌增生,只是這種黴菌,會讓色素脫失,導致被感染的部位,呈現出紅、白、咖啡等等不同的顏色,也因此它有另外一個別名:花斑癬,就是因為看起來花花的、顏色很多變。變色糠疹通常沒有症狀,往往是家人、朋友看到患者身上紅一塊、白一塊的,才會發現它

3. 足癬:也稱『香港腳』。黴菌感染到腳導致。分成兩種型態,一種會容易濕濕爛爛的,甚至會起水泡,好發在腳趾頭縫隙中;另一種則是乾乾的脫皮,整隻腳都可能會有,甚至會蔓延到腳背、小腿。

4. 頭癬:就是頭皮長黴菌,頭皮之所以特別,在於頭皮上面有頭髮,所以頭癬不只頭皮有變化,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掉頭髮。頭癬的表現很多樣,可以很極端的紅、腫、化膿,也可以只有輕微的脫屑及掉髮,這都跟引起頭癬的致病菌不同有關。成年人的頭癬,通常症狀很輕微,往往只有輕微的頭皮屑、局部頭髮斷裂、落髮,癢或是痛的症狀都不明顯。

5. 黴菌性毛囊炎:長在臉上的叫青春痘,長在身上的叫毛囊炎。
容易引起毛囊炎的黴菌,就跟變色糠疹(汗斑)的致病黴菌一樣,是屬於正常皮膚就會有的共生菌,當環境合適、悶熱潮濕時,黴菌才會鑽進毛囊裡,造成毛囊發炎。

6. 灰指甲:指甲因為黴菌感染,而產生變厚、變形、變色、脫屑、粗糙,所以看起來可以黃黃的、白白的、綠綠的,灰灰的。

黴菌感染勿用類固醇藥膏
黴菌治療不難,但容易復發,應完整療程,不應提早停藥。

夏日常見的黴菌感染皮膚病,包括「香港腳」、「股癬」、「灰趾甲」。黴菌感染典型症狀為一圈環狀的脫屑,但有些症狀也跟濕疹類似,如水皰、紅、癢、脫皮等,常讓人誤以為是濕疹而使用類固醇。

若是黴菌感染卻誤用含類固醇藥物,一開始也許會好,但類固醇無法殺死黴菌,且有免疫抑制效應,之後病灶會更惡化,不僅治延誤治療時程,病灶外觀也會改變,反而干擾醫師判斷病灶的正確性。

需耐心使用抗黴菌藥物

股癬,是皮膚的黴菌感染,常見長在大腿內側的鼠蹊部,如未及治療,黴菌會擴散到大腿、會陰,臀部,其症狀往往是外圍發紅、脫皮,呈現環狀的病灶。

股癬其實要比足癬容易治療,擦外用抗黴菌藥物即可,股癬通常需擦兩週以上。足癬,一般症狀約需擦1個月。

汗斑也屬於表淺皮膚黴菌感染,是一種屬於酵母菌的皮屑芽孢菌引起,好發於前胸、後背以及手彎處內側,病灶可能是紅的、白的、棕色等,所以又稱變色糠疹。

黴菌感染由於療程簡單,不少患者常認為只要患部不癢即痊癒,便停止擦藥,但黴菌十分頑強,若未徹底根除,復發機率相當高,因此請依醫師指示使用藥物,一般建議每日至少在患部塗抹2次少量藥膏,待患部皮膚完全正常後,再持續塗抹2週,以完全根除皮膚表面黴菌。

黴菌感染,治療2大忌:搔抓患部、亂用類固醇藥膏

無論是體癬或其他皮膚癬患者,請謹記切勿搔抓患部,雖然患部發癢很難受,但抓癢會使黴菌隨著手的觸摸,感染至其他身體部位,例如甲癬(灰指甲)患者就經常合併足癬(香港腳),股癬則常與體癬合併發生。

此外,許多患者因搔癢難耐,而赴藥局購買類固醇藥膏或廣效藥膏(含有類固醇成分)自行塗抹患部治療。然而,類固醇的功用為消炎,而非殺死黴菌,且具備免疫抑制作用,因此在塗抹初期雖可能降低由發炎引起的搔癢,但卻會降低皮膚抵抗力,使感染範圍擴大。建議民眾若不確定皮膚癢是否為黴菌感染引發,應先請醫師診斷,避免自行購藥塗抹。

保持乾爽、勤換衣物,3招預防體癬上身

1. 避免穿著緊身衣物,選擇寬鬆的剪裁與透氣布料,幫助身體排汗,保持乾爽。
2. 提高衣物換洗頻率,尤其在夏季或工作、運動環境大量出汗時,建議每日清洗與更換衣物,以免黴菌滋生。
3. 大量出汗後應盡快更換衣物,並用乾淨毛巾擦乾汗水。

參考茲料:

1. 啄木鳥藥局_淺談黴菌外用藥。
https://www.woodpecker.com.tw/learning/detail/52/1097

2. 黴菌感染的八大面向_游懿聖 醫師
https://www.careonline.com.tw/2018/06/fungal-infection.html

3. https://www.ysp.com.tw/tw/magazine/1310

4. https://health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4170814

8月 01, 2023

我的皮膚怎麼了?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汗皰疹、牛皮癬?

常見皮膚疾病『濕疹』資料節錄與整理

濕疹(Eczema)是「引發皮膚紅腫、發炎的皮膚病」總稱,它不具傳染性,可發生在不同年齡層,連嬰兒都會受濕疹的困擾。

濕疹常見症狀:局部紅腫、發癢、水泡、起疹

儘管濕疹種類眼花撩亂,但多數濕疹患者皆會出現類似症狀,例如患部起丘疹、紅腫發癢、起水泡,不慎抓破還會流出組織液,而皮膚若是長期處於濕疹的狀態,皮脂膜會因受損,而導致皮膚保水性下降,變得乾燥並出現皮膚增厚、脫皮等症狀。

依照濕疹發作時間長短以及症狀,又能分為急性期、亞急性期、慢性期:

急性濕疹:發病迅速,出現紅斑、丘疹、膿液、糜爛、結痂等各型症狀依序出現,常因劇烈搔癢而搔抓破皮,使病況加重。

亞急性濕疹:在急性濕疹症狀減輕後,患部皮膚型態會以丘疹、鱗屑、結痂為主,若是抓破仍會導致皮膚靡爛流出組織液。

慢性濕疹:急性、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後所致,患處皮膚乾燥增厚,外觀色素暗沉出現暗紅色等膚色。

濕疹包含的範圍相當廣泛,依照不同的型態與位置,大概能分成以下數種類型:

1. 異位性皮膚炎(Atopic dermatitis):
屬於過敏性疾病,原因是體內T細胞過於活化,這類病人天生皮膚較乾、屏障較脆弱,因此皮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乾癢、起紅疹,且可能會因極度搔癢而抓出傷口,導致細菌感染。
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兒童,患者手肘、膝窩、腕部等關節處以及胸口會出現乾癢、紅腫症狀,若是搔抓則會導致破皮、滲出液、結痂等慢性濕疹性病狀,大部份病童會在10~12歲前慢慢痊癒,只有少數人會持續至長大成年。

2. 接觸性皮膚炎(Contact dermatitis):
屬於急性濕疹,碰到過敏原而導致患部發癢、腫、痛甚至流出組織液。常見的過敏原如金屬鎳、錶帶、乳膠、橡膠、皮件或其他過敏原。

手部濕疹的症狀多樣,最常見的就是在手掌上長水泡癢疹、破裂容易流湯的「汗皰疹」以及由於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,而導致手掌龜裂脫皮、紅腫疼痛的「富貴手」。

3. 汗皰疹(Dyshidrotic eczema):
原因目前還不明確,有可能是吃到或碰到過敏原,也可能是作息不正常、壓力大導致免疫系統不穩或氣溫變化大所致。有研究也指出,含有鉻的食物也會引發汗皰疹,例如巧克力。

4. 富貴手:
常見因素是頻繁碰水或洗潔劑,或頻繁的手部酒精消毒,導致皮膚屏障被破壞,外物刺激產生的發炎。

5. 神經性皮膚炎(Neurodermatitis):*也有人稱之為牛皮癬*
又稱慢性單純苔癬,好發於過敏性體質或因心理壓力而引發,但不具傳染力。病患會因搔癢而不斷反覆搔抓,導致患部出現如皮革或鱗片般的腫塊,可能呈紅色或是比膚色更深的顏色。

6. 錢幣濕疹(Nummular Eczema):
又稱錢幣狀濕疹性皮炎,患部會生出如硬幣狀的圓形紅斑,甚至起疹子、水泡、流膿,通常因對特定細菌或其他物質(如金屬)過敏,或因蚊蟲叮咬搔抓而引發此症。
錢幣濕疹與黴菌感染造成的體癬 (Tinea),其外觀表現上,有時不太容易單靠肉眼區分。必要時還是需轉介皮膚科作『顯微鏡皮屑檢驗』,作鑑別診斷。

7. 鬱滯性皮膚炎(Stasis dermatitis):
因為腿部靜脈血栓以及外傷導致靜脈功能不全所引起,會使得小腿下方出現紅腫、濕疹,嚴重的話會導致鬱滯性潰瘍或是靜脈潰瘍。

8. 脂漏性皮膚炎:
原因之一是因為作息不正常、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下降,皮膚表面的皮屑芽孢菌激增所致。患者的患部會出現明顯發紅與脫屑現象,好發於頭皮、鼻側、眉毛、胸部與頸部等區域,引發原因可能與皮屑芽孢菌(Malassezia,或稱馬拉色菌)感染有關。

・對磨疹:在皮膚皺摺處或太胖的人,皮膚與皮膚不斷磨擦,加上汗水或細菌累積而導致的皮膚發炎。

・酒糟肌、玫瑰斑:寄生蟲或微生物增生、免疫機制異常、壓力等。

・光過敏:有些人碰到日光會長出疹子,這是因為皮膚天生對紫外線過敏。

・汗疹:天氣炎熱、汗水刺激所致。

・皮膚癌:少數濕疹可能是皮膚癌的徵兆,外表看起來就像是濕疹,但其實是癌症。

用部位分類的話,常見的濕疹部位可以歸類為以下:

1. 頭皮、T字部位:脂漏性皮膚炎
2. 手部、腳部,特別是指頭兩側和掌處:汗皰疹、富貴手
3. 臉頰、鼻部:酒糟性皮膚炎
4. 生殖器、胯下:濕熱所導致的陰部濕疹、錢幣濕疹。
5. 鼠蹊部、脖子和下巴交接處:對磨疹。
6. 關節彎曲處如手肘內側、膝蓋窩:異位性皮膚炎;嬰兒則是在臉頰、頸部居多
7. 小腿:冬季乾燥所造成的濕疹。

濕疹的成因?
我們能做的事:改變體內與體外的環境。

關於濕疹成因,雖然目前醫學界尚未有明確的定論,但普遍認為與遺傳、環境因子、免疫功能失調相關。

1. 基因遺傳:當肌膚出現濕疹症狀,除了與個人體質有關,也可能是基因遺傳所導致,比如有濕疹、花粉過敏、氣喘等家族病史,孩子將會有更高的機率出現濕疹問題。根據美國管理照護雜誌(AJMC)的統計指出,父母患有濕疹,遺傳給孩子的機率高達七成。

2. 環境因子:濕疹患者的肌膚較脆弱,難以抵抗外界刺激,容易受環境刺激而引發濕疹,出現丘疹、紅腫、搔癢等急性濕疹症狀。以下列出常見的濕疹觸發因子:塵蟎、黴菌、花粉、灰塵、氣溫變化、動物毛髮、特定食物、特定金屬、特定清潔劑。

3. 免疫失調:壓力過大,或是不良的作息、飲食習慣,都可能使免疫系統失調,導致免疫力過強或過弱,肌膚將長時間處於發炎狀態,引起濕疹問題。

濕疹皮膚該如何保養?

1. 加強護理脆弱的濕疹肌膚,最重要的就是 保濕、保濕、保濕。擦拭保濕乳液:濕疹患者必須格外重視肌膚保濕,尤其是出門前、洗澡後,擦拭乳液可幫助肌膚鎖水、抵禦外界刺激,帶你一步步養回健康的角質層。

2. 避免用手抓摳:抓癢會嚴重刺激肌膚,使血管擴張,導致發炎問題加劇。若抓傷肌膚,更會有細菌感染的問題。肌膚搔癢難耐時,可將乾淨毛巾沾冷水、擰乾並敷在患部,緩解不適感。

3. 擦乾汗水保持清潔:汗水停留在濕疹的肌膚上,會使濕疹狀況惡化。流汗時,建議使用柔軟、親膚的毛巾或手帕或純水濕紙巾,將汗水立即擦拭乾淨。

4. 溫和清潔肌膚:洗澡、洗臉的時候,建議選擇溫和的清潔產品,並避免過熱的水溫,以免刺激肌膚組織和血管擴張。(溫水洗浴後如果膚癢加重,可以考慮冷水濕敷降溫以止癢。)

5. 避開過敏原:避免皮膚接觸到過敏原或刺激物質,如香水、化妝品、清潔劑等,也能改善膚況、降低罹患濕疹可能。另外也建議民眾可使用溫和或天然的沐浴乳、洗潔精等,以減少皮膚所受的刺激。

6. 濕敷降溫:濕敷降溫,敷上含薄荷腦成分的止癢藥膏,可幫助患者減少搔抓。 

飲食該如何注意?

1. 控制飲食: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:咖啡因、辛辣、高油食物等等,並多攝取蔬果,穩定免疫系統,減緩濕疹症狀。

2. 多加攝取蔬果:食用富含維他命、維生素的蔬菜水果,有助於抑制肌膚發炎反應,幫助維持身體健康機能。(也可以考慮補充維他命C)

如何預防濕疹?

濕疹成因眾多、防不慎防,建議注意下列事項,降低濕疹發生風險:

1. 移除過敏原或刺激物。

2. 生活作息正常。(長期熬夜,會影響皮膚發炎的控制。)

3. 保持通風、乾爽,流汗時盡量擦乾。

4. 非必要不要常碰水、酒精、洗碗精等清潔消毒劑。

5. 勤保濕,乳液或凡士林都可以。

濕疹發作癢到不行,緩解『3要』、『3不要』!

『要』沖冷水:在沖冷水或冷敷之後,皮膚血管會收縮,癢的感覺也會有所減弱。

『要』冷敷:用冰涼的濕毛巾冷敷肌膚,減緩搔癢的感受。

『要』擦保濕:而在患部降溫之後,更要注意皮膚的保濕,可以擦上保濕的乳液、面霜、或油膏,這些外敷的保濕劑,不但能夠保護皮膚,也能提供局部降溫與保護皮膚的功用。


『不要』亂抓:容易不小心抓破皮、滲出組織液,也易造成傷口感染,角質反覆受損皮膚也會變得更脆弱。

『不要』拍打止癢:不敢抓破皮改以拍打的方式止癢,但也同樣會刺激皮膚。

『不要』用熱水沖:無論抓癢拍打沖熱水都會刺激皮膚,使底下的血管擴張,一樣會使濕疹的發炎更加惡化,造成後續的皮膚增厚。

濕敷怎麼做?
泡水、擦乳液/藥物、綁上濕繃帶、綁上乾繃帶

1. 泡水:讓病灶泡在比體溫略高一點、會覺得有一點涼意的水中5~15分鐘;起身後用毛巾「按乾」,不要用力摩擦,避免給皮膚刺激。

2. 擦乳液/藥物:如果有看診,可以先擦醫師給的外用藥膏,等藥膏略乾,再擦乳液等保濕劑;如果還沒看診,可以直接擦乳液。

3. 綁上濕繃帶/蓋上濕的無菌紗布

綁上濕繃帶,保持皮膚發炎的地方濕潤,表皮會長得比較快,密合保護底下的真皮,讓真皮恢復健康,重新形成抵禦外來物的皮膚屏障;如果沒有濕潤,可能會讓皮膚增厚、變成一塊突起。

4. 綁上乾繃帶/蓋上乾的無菌紗布:這個步驟是為了避免外來空氣導致水分流失。

如果症狀不是很嚴重,可以先濕敷 4 小時試試看,通常這樣做了之後,因為皮膚水分保護住,會變得比較滑潤,原本因為濕疹而導致的粗糙皮膚狀況會改善很多;不過即使濕疹好了,也建議可以每天擦乳液保養皮膚,比較不容易再度發作。


參考資料來源:

1. 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:https://adpa.org.tw/

2. 異味性皮膚炎控制工具:

3. 異味性皮膚炎治療參考:https://adct.adpa.org.tw/treatments.html

4. 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84878

5. https://helloyishi.com.tw/skin-health/skin-diseases/what-is-eczema/

6. https://www.tcmvclinic.com/neurodermatitis-200804/

7. https://www.yun-ding.com.tw/project-detail/13/

8. https://heho.com.tw/archives/82385

9. https://heho.com.tw/archives/268933

10. https://adpa.org.tw/%E6%BF%95%E7%96%B9%E6%88%90%E5%9B%A0%E3%80%81%E6%B2%BB%E7%99%82%E8%88%87%E4%BF%9D%E9%A4%8A%E6%96%B9%E6%B3%95/

7月 23, 2023

服用「抗凝血劑」不能吃綠花椰菜、菠菜、喝綠茶?
維持穩定適量攝取才是關鍵。

週二下午,廖婆婆看到新聞後慌慌張張地衝進診間,焦慮的詢問醫師。

新聞寫:『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不能吃,菠菜、甘藍菜、綠花椰菜、肝臟、綠茶、高劑量維生素C及輔酶Q10。』
他說:『怎麼從來沒人跟他說!他該怎麼辦? 他特別愛吃菠菜、綠花椰菜,也長期服用含有Q10的營養補給品,會不會怎樣呀?』

好加在沒事!
藉由雲端藥歷的查閱,我們先釐清廖婆婆使用的抗凝血劑為『Endoxaban』,並非傳統型 Vitamin K 拮抗劑 -『Warfarin』,因此不會受到上述食物營養品的影響。難怪從來沒有人跟他說,不能吃那些東西。也因此請他不要過度擔心,可以放心回家休息!如果還是不放心,可以週五回心臟科時再跟專科醫師做確認唷!

其實新聞所說的「抗凝血劑」不能吃綠花椰菜、喝綠茶

是在說『Warfarin』

怎麼知道我吃的抗凝血劑是不是Warfarin?

    不妨參考一下自己藥袋上的『藥物學名』是否寫著Warfarin即可確定。
    在台灣
常見Warfarin還有不同的商品名稱:包含Coumadin(可邁丁)、Orfarin(歐服寧)、Mafarin(脈化寧)、Cofarin(可化凝)等,這些都是Warfarin。

服用Warfarin又誤食富含維他命K的食物會發生什麼事?

    簡單來說Warfarin作用機轉為阻斷維生素K的還原作用,減少凝血因子的產生,進而抑制凝血功能,達到抗血栓生成的作用。但是這樣的抗凝血作用,會因為我們攝取 大量維他命K 而被破壞,因而增加血栓形成風險,造成栓篩性疾病的風險上升。所以在使用這個藥物的同時,請務必注意富含維他命K的食物。

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完全不能吃嗎?

    維生素K與凝血有關,也是參與骨鈣蛋白質生成的重要元素,若大量攝取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,可能會降低 Warfarin 的藥效。但維生素 K 攝取不足又可能導致凝血時間延長、及容易骨折等問題。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每日參考攝取量(DRIs),維生素K的建議攝取量為,成年人男女性各為120及90微克。
    故建議服用抗凝血藥物 Warfarin 的病人,應該要均衡的飲食,每天 維持穩定維生素K的攝取,不要突然地增加或減少維生素K含量豐富的食物,例如:菠菜、甘藍菜、綠花椰菜、萵苣、蘆筍、包心菜、高麗菜、芥藍菜、豆類、蛋黃、肝臟、綠茶等食物,大可不必完全不吃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

我吃很多藥,都看不懂,什麼人的藥單內可能會出現Warfarin要多多注意?

    Warfarin多用於曾有栓塞性中風、曾做心臟瓣膜置換術、或是有動脈、靜脈、肺臟或心臟血管栓塞風險的病人,以預防其血栓形成。如果您是相關疾病的病患,不妨自己再次確認一下藥單。

除了維生素K以外,還有哪些食物會影響Warfarin的藥效?

    根據衛生福利部「全國健康食品與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」、「食品與藥品交互作用知識查詢平台」資料顯示,許多食品、中草藥成分可能會與抗凝血藥物 Warfarin 發生交互作用,引發不良反應而增強或降低藥物效果。

    『加強』抗凝血作用(導致凝血時間延長):
        例如:銀杏、靈芝、大蒜、當歸魚油、薑、維生素E(>400 IU/天)、芒果、葡萄柚、蔓越莓、洋蔥、辣椒等,若與藥物併用可能會造成出血的風險,也有少數案例或動物實驗顯示健康食品如甲殼素、葡萄子、葡萄糖胺等亦有增強抗凝血作用。

    『降低』抗凝血作用:
        例如:維生素 K、高劑量維生素 C、輔酶 Q10、貫葉連翹(St. John’s wort)、甘草人參等,可能會減低抗凝血劑之作用,也有少數案例報告或動物實驗顯示綠茶(兒茶素 catechin)及豆奶(黃豆蛋白)也會降低 Warfarin 的藥效。    

服用抗凝血藥物Warfarin的飲食建議:

    1. 維持穩定維生素K的攝取:
        富含維生素 K 的綠色蔬菜如扁豆、青花菜、甘藍菜、萵苣、菠菜、高麗菜、茼蒿等,建議一天攝取最多一份(100g,煮熟約半碗)並少吃內臟類食物,如豬肝、雞肝,以及蛋黃一周不超過 3 個。

    2. 小心高劑量的維生素補充劑:
        通常維生素補充劑中的維生素 K 含量,依商品不同差異較大,且多為合成的維生素 K3,吸收率比食物中的維生素 K1 高許多,而許多高劑量維生素及礦物質亦會影響 Warfarin 藥效,若有服用相關補充劑的病人需要嚴密監控凝血功能。

    3. 吃藥時勿與葡萄柚(汁)、蔓越莓(汁)同時服用。

REFERANCE:

1. 台中榮總藥訊,第二十四卷,第二期。 Endoxaban. 

2. https://www.ttyl.mohw.gov.tw/?aid=508&pid=0&page_name=detail&iid=1217

3. https://www.cgh.org.tw/ec99/rwd1320/allphoto/5000/506.pdf

4. https://www.taic.mohw.gov.tw/?aid=509&pid=88&page_name=detail&type=1143&iid=3840

5.延伸參考資料:抗血栓藥品於侵入性診療之停藥策略。
https://www.vghtpe.gov.tw/pharm/Fpage.action?muid=13264&fid=122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