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8月 10, 2023

皮膚上圓圓紅疹:究竟是濕疹?還是體癬,黴菌感染?用錯藥物療效大不同!

濕疹、體癬(黴菌感染)要分清。

・濕疹(Eczema)是「引發皮膚紅腫、發炎的皮膚病」總稱,它不具傳染性。外觀常見:局部紅腫、發癢、水泡、起疹。其中圓形的濕疹在外觀上常常會與皮癬搞混。

・體癬:「癬」或「皮癬」指的是「黴菌」感染皮膚角質層造成疾病。黴菌感染在外觀上有明顯脫屑、比較偏紅的外圈以及偏咖啡色的內圈。

因為單靠肉眼有時難以區分濕疹與皮癬,因此常常需要進一步經刮取病灶邊緣的皮屑做「氫氧化鉀鏡檢(簡稱KOH)」,便可區分是否為黴菌感染。

濕疹和體癬致病機轉不同,黴菌感染用濕疹藥膏會惡化。 

臨床上最常碰到癬被誤當成濕疹來治療,原因在於癬的症狀和濕疹常有相似之處,像是發紅、發癢、脫屑、起小水泡等。當治療濕疹的類固醇藥膏被拿來擦癬時,初期可能的確有改善,因為類固醇會壓抑黴菌感染引起的局部發炎反應,紅癢症狀減輕,使病患誤以為藥膏有效,但事實上黴菌並沒有被殺死,反而會隨時間逐漸滋長擴大,造成病況惡化。

有時候擦過類固醇的癬,外觀會變得不典型,較難憑肉眼確定診斷,特稱為「偽裝癬」,會影響醫師的臨床判斷,因此在醫師診斷前,多不建議患者自己拿濕疹藥膏(類固醇藥膏)亂塗。

常見黴菌感染的種類:

1. 體癬:好發在身體穿最多衣服的地方,像是胯下(閩南語的該邊)、大腿內側、肛門周圍、乳房下緣等等部位,體癬的外觀有個共同的特色,就是會形成一圈一圈的環狀病灶,同時外緣比內側紅、脫屑厲害,所以遠遠看,很像一條蟲蟲圍在病灶周圍。

體癬通常伴隨著異常搔癢,初始症狀為單一的圓型紅斑,外圍有細小的凸起鱗屑。患部會自中心向外擴散,形成環狀,且中央的色素會慢慢減退,外圍則會形成鱗片狀的紅色邊緣,並可能伴隨著皮屑、丘疹或膿皰等症狀。

隨著時間發展、患者若搔抓患部,又接觸身體其它部位,可能導致黴菌散播,使體癬出現於身體各處,形成多個圓癬、環狀癬或不規則的分布。

2. 變色糠疹:變色糠疹感染,又稱汗斑,一樣是因為悶熱、潮濕,讓黴菌增生,只是這種黴菌,會讓色素脫失,導致被感染的部位,呈現出紅、白、咖啡等等不同的顏色,也因此它有另外一個別名:花斑癬,就是因為看起來花花的、顏色很多變。變色糠疹通常沒有症狀,往往是家人、朋友看到患者身上紅一塊、白一塊的,才會發現它

3. 足癬:也稱『香港腳』。黴菌感染到腳導致。分成兩種型態,一種會容易濕濕爛爛的,甚至會起水泡,好發在腳趾頭縫隙中;另一種則是乾乾的脫皮,整隻腳都可能會有,甚至會蔓延到腳背、小腿。

4. 頭癬:就是頭皮長黴菌,頭皮之所以特別,在於頭皮上面有頭髮,所以頭癬不只頭皮有變化,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掉頭髮。頭癬的表現很多樣,可以很極端的紅、腫、化膿,也可以只有輕微的脫屑及掉髮,這都跟引起頭癬的致病菌不同有關。成年人的頭癬,通常症狀很輕微,往往只有輕微的頭皮屑、局部頭髮斷裂、落髮,癢或是痛的症狀都不明顯。

5. 黴菌性毛囊炎:長在臉上的叫青春痘,長在身上的叫毛囊炎。
容易引起毛囊炎的黴菌,就跟變色糠疹(汗斑)的致病黴菌一樣,是屬於正常皮膚就會有的共生菌,當環境合適、悶熱潮濕時,黴菌才會鑽進毛囊裡,造成毛囊發炎。

6. 灰指甲:指甲因為黴菌感染,而產生變厚、變形、變色、脫屑、粗糙,所以看起來可以黃黃的、白白的、綠綠的,灰灰的。

黴菌感染勿用類固醇藥膏
黴菌治療不難,但容易復發,應完整療程,不應提早停藥。

夏日常見的黴菌感染皮膚病,包括「香港腳」、「股癬」、「灰趾甲」。黴菌感染典型症狀為一圈環狀的脫屑,但有些症狀也跟濕疹類似,如水皰、紅、癢、脫皮等,常讓人誤以為是濕疹而使用類固醇。

若是黴菌感染卻誤用含類固醇藥物,一開始也許會好,但類固醇無法殺死黴菌,且有免疫抑制效應,之後病灶會更惡化,不僅治延誤治療時程,病灶外觀也會改變,反而干擾醫師判斷病灶的正確性。

需耐心使用抗黴菌藥物

股癬,是皮膚的黴菌感染,常見長在大腿內側的鼠蹊部,如未及治療,黴菌會擴散到大腿、會陰,臀部,其症狀往往是外圍發紅、脫皮,呈現環狀的病灶。

股癬其實要比足癬容易治療,擦外用抗黴菌藥物即可,股癬通常需擦兩週以上。足癬,一般症狀約需擦1個月。

汗斑也屬於表淺皮膚黴菌感染,是一種屬於酵母菌的皮屑芽孢菌引起,好發於前胸、後背以及手彎處內側,病灶可能是紅的、白的、棕色等,所以又稱變色糠疹。

黴菌感染由於療程簡單,不少患者常認為只要患部不癢即痊癒,便停止擦藥,但黴菌十分頑強,若未徹底根除,復發機率相當高,因此請依醫師指示使用藥物,一般建議每日至少在患部塗抹2次少量藥膏,待患部皮膚完全正常後,再持續塗抹2週,以完全根除皮膚表面黴菌。

黴菌感染,治療2大忌:搔抓患部、亂用類固醇藥膏

無論是體癬或其他皮膚癬患者,請謹記切勿搔抓患部,雖然患部發癢很難受,但抓癢會使黴菌隨著手的觸摸,感染至其他身體部位,例如甲癬(灰指甲)患者就經常合併足癬(香港腳),股癬則常與體癬合併發生。

此外,許多患者因搔癢難耐,而赴藥局購買類固醇藥膏或廣效藥膏(含有類固醇成分)自行塗抹患部治療。然而,類固醇的功用為消炎,而非殺死黴菌,且具備免疫抑制作用,因此在塗抹初期雖可能降低由發炎引起的搔癢,但卻會降低皮膚抵抗力,使感染範圍擴大。建議民眾若不確定皮膚癢是否為黴菌感染引發,應先請醫師診斷,避免自行購藥塗抹。

保持乾爽、勤換衣物,3招預防體癬上身

1. 避免穿著緊身衣物,選擇寬鬆的剪裁與透氣布料,幫助身體排汗,保持乾爽。
2. 提高衣物換洗頻率,尤其在夏季或工作、運動環境大量出汗時,建議每日清洗與更換衣物,以免黴菌滋生。
3. 大量出汗後應盡快更換衣物,並用乾淨毛巾擦乾汗水。

參考茲料:

1. 啄木鳥藥局_淺談黴菌外用藥。
https://www.woodpecker.com.tw/learning/detail/52/1097

2. 黴菌感染的八大面向_游懿聖 醫師
https://www.careonline.com.tw/2018/06/fungal-infection.html

3. https://www.ysp.com.tw/tw/magazine/1310

4. https://health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4170814